生產:生命中最神奇的一瞬間
溫柔生產是台灣近年來開始提倡的觀念,但在加拿大卻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.
可能是因為第一胎的關係或者肚子環境太舒服了,寶寶硬是要待到40周還不出來,但在和醫生的溝通過程中,醫生基本上是尊重我的意見,願意多給一些時間讓寶寶自己選擇時間出來,而不要求以藥物方式催生,只要確認寶寶狀況良好,就算我已經痛了兩天,醫生也還問我要不要繼續回家等待(這大概是一種哭笑不得的狀況),最後還是我請醫生用刺破羊水的方式催生,寶寶才終於在第三天晚上呱呱落地.
雖然鼓勵自然生產,非必要絕對不會進行剖腹,但這裡醫院並不吝嗇提供止痛選項給產婦,而且一切止痛藥物都是由健保給付,只是考慮到止痛藥多多少少有可能對寶寶和媽媽的影響,在生產之前我都秉持著看生產情況再做決定是否要使用的想法,結果就是當一切真的到來的時候,宮縮頻繁痛到無法思考,加上陪產員Doula(且把她看作私人的生產教練好了)忙著領著我沖熱水澡,換姿勢,深呼吸…根本沒機會用到無痛分娩的藥物(只好誇獎自己勇氣過人了).
陪產員跟助產士一樣都是輔助生產的人員,只是與助產士不同,陪產員並沒有相關的專業醫療訓練,也不在健保給付範圍內;因為在台灣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一個角色,一開始我和老公也很掙扎是否需要聘用陪產員(因服務內容差異,服務費用在500-1500加幣之間),但考慮到是第一次生產,又是在國外人生地不熟的狀況下,如果有個能夠完全了解我需求的專業人士在場,感覺會安心許多;結果生產完之後我們真的很慶幸有她在旁邊帶領,提醒我如何呼吸和用力,引導老公也一起參與生產過程,讓我們沒有在過程中驚慌失措或失控演出,超級感謝她.
也許是沒有用藥的關係,生產的每一個過程我都記得很清楚,記得老公站在我對面陪著我呼吸,老公中間離開去補充糖分回來嘴巴裡食物的味道,每次宮縮來的時候陪產員大聲喊我名字要我深呼吸放鬆,醫生來檢查說明的時候我請她講話快一點,最後階段換了三個姿勢努力要把寶寶推出來(其中一個還是吊單槓之後肩膀超痠),還有不知道是哪個呆呆的實習醫生第一眼看到寶寶(肚臍當成性器官)就大喊說是男生……
雖然在產前努力地練習了很久的靜坐和深呼吸,但真正宮縮來的時候就算深呼吸也很難放鬆;不過也許就是一種跟身體對話的概念,靜坐久了,學會就算是在極度疼痛中依然能夠有清醒的意志去告訴自己“生產是喜悅的事”,然後告訴身體應該如何配合之類的;印象最深的是,在最後生產階段努力把寶寶推出來的過程中,醫生有問我要不要摸摸寶寶的頭(這時寶寶還在我肚子裡),當自己真的親手摸到她,第一次深刻體認到她在我肚子裡與我共生共存了十個月這個事實,心裡滿滿的讚嘆,臉上也不自覺地露出了微笑,那一刻,也成為了我生命中最神奇的一瞬間.